跳至主要內容

政府資料開放平臺

「全國環境輻射偵測」資料集 讓你遠離輻射擁抱健康

發布日期
2015-06-03
內文

什麼是輻射?對我們人體是否有害? 雖然我們看不到、感覺不到、也聞不到輻射的存在,但輻射卻無時無刻地圍繞在我們生活周遭。

「輻射」從字面上解釋,是含有能量從某個源頭(輻射源)向四面八方放射出去的意思,一般來說,我們將具有這種特性的電磁波(如無線電波、微波、可見光、X射線、加馬射線等)、超音波,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(如阿伐粒子、貝他粒子、中子等)稱之為輻射;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輻射,有的來自於天然且早已存在的自然背景輻射;有的為了提升人類生活應用在醫療、農業、工業與研究等方面的輻射裝置或所製造產生輻射的設備,稱為人造游離輻射。

一般游離輻射劑量比較圖

日常生活中所接受到的輻射劑量

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aec.gov.tw/webpage/radtown/AECBooks/ebooks/e01/index.html)

 

無色無味的隱形殺手輻射,造成的影響可能不是立即可見,而是延續好幾十年、幾個世代、幾個世紀的長期影響。沒有任何一個疾病或癌症可以明確的說是因幅射而直接導致的,我們至今也無法得知輻射污染明確的蔓延範圍,一但輻射已經外泄,我們也沒有辦法減低影響,輻射的影響是累積性且不可逆轉的,是一個一旦釋放就無法收回、無法挽救的災難。

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開放「全國環境輻射偵測」資料集,提供全國45個輻射監測站全天候24小時全程自動化監測當地的環境輻射量之即時數據,讓人民運用科技達到正確且即時的應變。

 

全國環境輻射偵測資料集網址: /node/6095

活化應用-台灣環境通:  /node/15670 

最新消息分類
資料開放最新快訊